這個標題其實是我跟我家隔壁鄰居,同樣也是東大學生「谷口」的寫照。

第一次見到谷口,是他晚上打工回來,按門鈴跟我們打聲招呼,很禮貌是不是?但那是半夜12點的時候按的門鈴,剛好我們還沒睡,他可能從門口聽到我們在聽爵士樂,所以認定我們醒著才來打招呼。

剛好我正在洗澡,所以沒看到他,等我洗完澡,我就拿著台灣帶來的牛軋糖去跟他公關一下,主要是去跟他強調我們是「台灣來的」,不是阿六仔喔。按了兩下門鈴沒反應,我們就回來了,10分鐘後他頂著濕濕的頭髮來按門鈴,所以剛剛沒人應門應該是在洗澡。

當時是4月,我們才剛來日本,只好用破破的日文跟他自我介紹,說我們是來東大念博士班的學生,還問他說:「我看到你的腳踏車上有貼『東大』的貼紙,你應該也是東大的學生吧。」他嚇了一跳。當時他跟我們說他是什麼實驗動物系的,現在大五,要唸到六年級才畢業,我們當時有聽沒有懂,只覺得什麼實驗動物系,還要念六年,沒聽過。不過英日文混雜中,覺得這位學生的英文滿好的。

後來有天同外科研究室的大五學生跟我們說我們才知道,原來這個谷口也是獸醫系的學生,他是在「實驗動物研究室」,因為他們獸醫系是念六年(醫學系跟牙醫系也是),四年級以後都要進研究室,要做出一份研究論文才能畢業,可以把它想成是像台灣要念完研究所才畢業的意思一樣。所以日本念這三個科系畢業的,基本上已經被視同碩士畢業,之後都是直攻博士班,沒有碩士班了。

谷口因為聽說我們是獸醫系外科研究室的,所以才會直接跟我們介紹他是實驗動物研究室的,沒想到我們聽的霧沙沙聽不懂。原來他也是自己人啊。

第一次跟他見面的感覺很好,覺得這個人長的很帥很清秀,態度又很客氣,我們說完再見之後,他一直面向我們鞠躬道謝,等到我們關上門後他才離開。這是很標準的日式禮儀,我們當時覺得:哇!日本東大的學生果然不賴,不僅書會念,教養也很好!!

一個月後我又跟他在電梯間遇到,要不是我們是一起出門的,我還真認不出他就是那個我覺得「很清秀」的東大學生。

頭髮用髮膠抓成大概十公分高,臉上有化妝還有眼影,身上花襯衫加上披披掛掛很多鐵鍊的垮褲,尖頭的皮靴,出門的代步工具不是停在我們旁邊的腳踏車,是停在門口的重型機車。哇!!這傢伙根本不是什麼書卷小子,是電影裡的古惑仔吧。

不僅是這樣,我還常常聽到她帶女朋友回來嘻嘻哈哈大聲喧鬧的聲音,還好對我來說不太干擾。所以私底下我跟阿澍都叫他「阿飛」。

獸醫系其他學生聽到谷口是我的鄰居時,都會露出驚訝的表情,還會跟我說,他都穿的很花俏,很愛聽很吵的搖滾樂,問我們會不會受影響。好在我們新房子雖然牆壁隔音不好,但窗戶的隔音還算可以,所以沒聽過他的搖頭樂。不過看來他在同學裡也算是特例,因為大家都對他的裝扮印象深刻。

阿飛雖然很酷炫,但他畢竟還是日本人,是生活規律的日本人,每天大約都是晚上11點半會回到家,為何我會知道呢?因為KUMA自從跟隔壁阿飛哥哥打過照面後,就變成瘋狂崇拜者,都會很關心隔壁阿飛的一舉一動,只要阿飛一回來,KUMA就會低聲的叫,觀察一陣子之後,發現他雖然回家時間晚,但真的大約都是這個時間。

然後晚上12點左右,他會到陽台抽煙。之前因為天氣冷,窗戶都關著,所以我們都沒發現,這兩個月天氣變熱了,晚上我們會開著靠陽台的落地門讓風吹進來,此時才發現原來阿飛還是個煙槍,煙味都會飄進家裡。(虧我還稱讚他是個文質彬彬的好孩子,算了,日本不抽煙的男生不多了),而且我們家的阿飛崇拜者~KUMA也都會熱情趴在落地門前吸阿飛的二手菸(混蛋KUMA,你撿角了啦,你給我戒煙去!!

阿飛生活規律,我們也很規律,每天晚上12點應該是我已經爬上床(抱歉,沒有床,是爬上墊子)睡覺的時候,同時我都會放我睡覺時一定會聽的自然音樂,伴著音樂入眠。但是最近都要先被他的煙味臭醒才又再睡著,生活品質大受影響。

不過我在想,他每次抽煙的時候,都會聽到我們的自然音樂,會不會覺得隔壁這對台灣人也很詭異,每天都聽一樣的音樂,他可能也會跟同學說:「你們那對外科的夫婦很怪喔,天天都在聽慢到讓人快睡著的音樂。」

每到假日,沒看電視的時候,我們就會放著各式各樣的音樂聽,我可是把家裡500張CD都灌到iTunes裡面了,雖然我聽音樂的種類很廣,但主要還是古典樂國樂跟爵士樂,然後這時就會聽到隔壁阿飛也開心的聽著他的搖頭樂。

假日,我們這棟樓就會上映著這樣怪異的現象。



說到這,我真的覺得日本是個「新舊並存」的社會,雖然應該說世界各地都是這樣,但日本似乎特別明顯。

日本為了保存自己的傳統文化,可說是不遺餘力,甚至到了食古不化的境界。中國有古箏,韓國有迦耶琴,日本也有日本的箏樂器「琴」(唸作koto),在台灣古箏可說是個流行樂器,沒學過的至少有聽過,現在大約40歲左右的媽媽輩,在當小姐的時候很多人都很時髦的去學過古箏,當時最熱門的應該就是台北車站前的一堆國樂教室,買一年課程就送古箏之類的一堆大促銷。

之所以如此風行,除了古箏易學聲音優美外,國樂的學費便宜也是一個主要的原因。但在日本可不同了,我只要跟日本人說「我會彈古箏」,所有的日本人都會立正站好一鞠躬,因為在日本會彈古箏跟會彈鋼琴可是不一樣的境界。

在日本,日本箏一台造價不斐,甚至一台要日幣三百萬,買得起古箏的,就可以請的起琴僮幫他打理古箏搬樂器,演奏時還要穿和服演奏,如此慎重跟傳統,所以日本人很尊敬會彈古箏的人,這些日本人聽到我會彈鋼琴只說很厲害,聽到古箏每個人都會「哇~」一聲的大叫,直覺得我是千金大小姐,可惜我只是千斤大母豬。

琴道就像茶道一樣,是日本很傳統的藝術(雖然是中國傳入的),所以為了維護傳統,有時會有一些我覺得「太超過」的情形。(這句子最近很紅吧!)
不同於中國近代不停的改良古箏,不僅是木質、結構、琴弦的粗細材質,多方面的改革,為了讓他發出更好的音響效果,或是說更鋼琴化、交響化的音響效果,現代的古箏已經跟30年前的古箏大大不相同了,更別說是跟古時候的比。

可是製作日本琴的師傅還是依循古法製作古箏,例如他們會在古箏面板底部刻上「人」字型的凹槽,因為他們覺得古箏就像是一個人,而人也會透過古箏音樂得到更進一步的修為境界等等玄之又玄的理論及概念,事實上,這樣的人字型對改善聲音上是沒有好的影響的,可是他們還是會這樣的保持一個傳統,因為古箏的製作過程繁複,有些師傅甚至一生就是在刻這個「人」字凹槽,帶著虔敬的「心」在刻,這就是他們的保留傳統。

我不知道這樣是好還不好,但這樣的確保留的一個傳統文化最原始的一面,他們有在進步的是日本箏音樂上的種種進步跟創新。可是以樂器製作上,這樣是保留傳統,還是抑制文化演進?

所以我們看到的日本,很先進,很時髦,但同時又很古老。我們可以在渋谷的街頭看到穿著怪異的109辣妹,在隅田川看到穿著浴衣準備看煙火的日本櫻花妹,在銀座看到穿著正式和服要去相親的千金小姐,在秋葉原看到穿著卡通裝扮的角色扮演,在繁忙的上野街頭看到落語表演,這些衝突存在日本的社會裡,卻又同時以種和諧的方式共鳴著。

試想,如果在台北的街頭,看到有人穿著旗袍、運動服、阿美族服裝,是件正常的事嗎?應該是什麼嗆XX大遊行吧。

所以很多觀光客喜歡來日本玩,因為日本可以滿足很多人不同的需求,有古蹟傳統文化之旅、有流行時尚血拼之旅,有老饕美食之旅,有追星之旅,有自然環境賞櫻賞楓之旅,可以滑雪,可以體驗卡漫次文化,可以看藝伎,可以聽落語.........太多太多的文化充斥在日本,對亞洲人來說,他是亞洲最先進的國家,對歐美人士來說,他是有著神祕東方色彩的國家度。

正因為他有著這麼多不同的面,所以每個人對日本都會存著不同面相的概念。

像我去年第一次來到日本找老師時,住在新宿,大家都說新宿多好玩又多好玩,害我充滿了期待,結果真的來到新宿的時候,才逛了一下就覺得很無聊,因為都是藥妝店跟電器行,我很少化濃妝,身體健康不愛買藥,又沒有想買的電器,這些東西對我來說是很無趣的。

後來學長帶我們去築地吃海鮮,覺得很棒很新鮮很好吃,可是總覺得除了吃東西以外,還有一點什麼記憶中日本我沒看見。後來到了「淺草寺」,我才覺得「對!這才是日本!」

其實這些都是日本,我們就像瞎子摸象一樣,對於日本這鄰近的國家有著各自不同的印象及幻想,當然也有各自喜愛的部份。

前兩個禮拜朋友來找我玩,我規劃了四天的東京行程,雖然朋友玩的很高興,不過我想以後我不會在做這種事了。先不提因為吃喝玩樂交通的花費,讓我們這個月超支了快兩萬日幣,最大的問題是:很難滿足人的需求!

朋友告訴我,他什麼都可以,什麼都交給我安排,他什麼都不懂,錢也不是問題。事實上,「絕對沒有人什麼都可以的!」

因為他的目的是迪士尼樂園,所以我安排了兩天去迪士尼。因為他愛吃美食,所以我安排了去築地,本來還要去銀座吃點心,但因為太貴所以作罷,還去了我們的地盤~淺草寺跟上野,因為他想逛街,所以帶她去幕張的OUTLET。

行程很豐富,但其實我很緊張,因為深怕他會不喜歡。他告訴我他來過日本很多次,有些覺得好玩有些不好玩,因為他告訴我想買東西,想送人家小禮物,所以我安排了上野多慶屋的行程。

他剛剛到多慶屋的時候臉綠的我都不敢看他,因為前幾天玩的很累,又看到多慶屋的東西活脫就是雜貨店,他一點興趣都沒有。直到他看到生活家居館跟藥妝的部份,才又活了起來,不停的跟我說:「天啊!超便宜!!」當然,就是便宜可以撿好貨才帶你來的啊!

到我最喜歡的淺草寺時,他也是一付快死的樣子,我覺得這個地方是我所謂的「很日本」,但也許對他來說這個很無聊。

經過這一次,我才深刻體會到,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他所謂的「日本」是怎樣的,正因為日本是個新舊文化兼容並蓄的國家,所以每個人的想像差距會非常的大。我眼中的日本跟你的會很不一樣。

因為玩到迪士尼、吃到新鮮海鮮,買到喜歡的衣服,所以朋友很開心,當然我也鬆了一口氣。但是我以後不會再做這種事了。不是覺得麻煩,而是覺得每個人其實心中都有既定的一個想像,這是我無從猜測的,一旦跟他的既定印象不同,他就會覺得日本不好玩,而他從我的安排下看到的日本,是真的日本嗎?這個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要怪的不是那個朋友,只能說日本太多元了。



記得之前在台灣參加過「中日韓三國古箏研討會」,會後自由提問中有一個觀眾很不客氣的問道:「韓國跟日本的箏都是源自於中國,這樣你們會覺得是你們的傳統嗎?」

這個題目後來翻譯直接擋掉沒有問(太不禮貌的問題啦!)可是我一直在想,其實我們台灣不也是這樣的情形嗎?

我小時候可是還寫過「反共大陸,解救水深火熱的大陸同胞」這種文章的年代呢(這樣年紀真的有一點了,現在小朋友應該不知道了),更何況我爸爸還是民國64年才從大陸漂過來的反共義士(我知道現在叫做偷渡客,情勢不同嘛),我們當年念的歷史地理都是中國文化,什麼是台灣文化?我看當時除了知道有「九族文化村」,原來有所謂原住民這東西以外,也不知道台灣有什麼。

現在的學生學了不少關於台灣的東西了,但有時我又會想,其實我們的歷史淵源跟大陸也是有些相關的,難道我們真的可以完全跟中國歷史切割嘛?如果把我們想成是脫離英國獨立的美國,那我們的歷史是從民國30幾年算起?從日本時代算起?從鄭成功算起?應該是很難確實的切割吧,那什麼是「台灣文化」?

在國外,我們不停的要跟大陸學生劃清楚界線,強調我們是「台灣人」,但有天我跟泰國學生說我們會慶祝「Chinese New Year」時,他不解的說:「那不是中國的年嗎?你們不是台灣人,為何過中國的年?」我一時無言。

前幾天看電視,日本的漢字是從中國來的,這是大家公認的。但是大家知道其實近代中國或是台灣在使用的一些詞彙,其實是日本的漢字傳回去的嗎?

例如「電話」,中國以前是音譯叫做「德律風」,當然從字面上就不懂意思了,這樣只是類似日本用片假名在拼音外來語而已,所以後來中國用了日本人的翻譯:電話,是不是意思就翻的比較好?

諸如此類的引入多到超過我們的想像,近代才出現的一些翻譯字眼,其實都是由日本的漢字開始的,數量說出來多到會嚇死你,三千個漢字中,有996個是日本創的漢字。諸如:革命、民主、自由、演化、進步...等等,連孫中山到了日本,都讚嘆日本的漢字把一些西方語彙翻譯的真是原汁原味。

據考證,近代高階科技或是研究用的中國詞彙中,有60%以上是由日本的漢字回傳回中國的。所以大陸的語言學教授也會說:「日本是世界上唯一吸收中國文字文化,而又貢獻嘉惠於中國文字的國家。」

在台灣這麼哈日的地方更是,許多字詞都是原原本本從日文的漢字過來的,例如:宅急便、開催、小尻、營業中(連這個都是,很難想像吧)

所以你還會說,日本一堆漢字都是中國傳去的錯別字嗎?

所以回到有人問說日本的文化很多都是外來的,雖然是這樣沒錯,但你會說日本「沒有文化」嗎?還是事實上他們反而保存了最多的傳統文化呢?


回到台灣的主題上,我常在想我們的文化在哪?新的文化要怎麼發展?脫離了政治,這個問題該怎麼回答?

唉,我才疏學淺,無法想像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搖擺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