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120107_3.jpg

之前幫荳荳打了幾頂帽子,在天冷的時候是她上下學出門玩一定必帶的配備,但她的頭越來越大,不那麼合戴了,年前幫荳荳打了兩款新的毛線帽。

第一款是西瓜帽,這個圓錐形的帽子看來很有特色,正好顏色我們家都有,利用新年連假時幫荳荳打了這一頂。

西瓜帽的織圖在這裡。

 

 

 

dd120107_1.jpg

這帽子打法很簡單,用環針的基本針法,不必動什麼腦袋就可以打完了,只有最後收針的地方要花點力氣,再用個i cord收尾即可。

如果沒有這些顏色變化,它其實會是一頂很普通的帽子,但加上顏色還有那個黑黑點點就不一樣了,馬上變身成為鮮艷的西瓜帽。

 

 

 

dd120107_2.jpg

對我這個不是太有美感的人來說,照著織圖織完帽子不難,最難掌握的,是該加上多少黑點點,以及怎麼安排位子。

剛開始加的時候加的很少,和媽媽Facetime時,我問她:「這樣的西瓜子是不是太少啊?會不會很奇怪?看不出是西瓜?」

我媽回我:「不會啊,我們是比較貴的無子西瓜!」

 

 

 

dd120107_4.jpg

這頂帽子很好用,我織的比較深一點,相信荳荳帶到今年冬天結束都沒問題,現在上學幾乎天天都是帶著西瓜帽,路人就比較不會再來問我她是男生還女生了....。

之前曾經瘋狂迷上打毛線,但好像也僅止於打荳荳的毛線帽而已,其他東西像是圍巾衣服的什麼的,不知道是沒看到我喜歡的織圖,還是荳荳還用不上,所以一點都沒有想嘗試。

 

 

 

2012TaiwanNY_092.jpg

不過也幸好日本冬天很冷,冷的時間也很長,從十月份一直到四月,都是毛帽戴得住的季節,所以織一頂毛線帽給寶寶好實用哦。

像我回台灣過年時,應該也算是台灣在冷的時候,但荳荳就是戴不住帽子,除了這樣騎車時肯戴一下,平時都會被她扯下來。

說到這個日本和台灣天氣的差異,就會讓我想到一件很有趣的事。

不論是在懷孕時去上媽媽教室也好,還是剛生產完醫院給我們的衛教,或是日本電視上的嬰幼兒教育節目,都一直強調不要給小孩穿過多的衣服。

因為嬰兒的體溫比成人高一點,又很好動,所以除了剛出生的那一個月,穿的衣服要和大人一樣多件,之後比大人少一件即可,原則是不要讓小孩穿到流汗,不要穿太多,反而會讓小孩不舒服,而且玩來玩去滿身大汗又吹到風才容易感冒。

偏偏台灣傳統的觀念都是要把小孩包成一顆球一樣才安心,所以這次回到台灣時,總是免不了周圍的關心:「你們這樣給小孩穿太少囉」

「可是...她穿的和在日本一樣多了,不會太少啦。」而且連我這怕冷的人,在日本習慣了,都覺得台灣真的很溫暖,甚至太熱啊。

荳荳穿了兩層衣服,還加上外套,在日本家裡只有六度,沒開暖氣時也是這樣穿啊,再穿更多她就不要了。台灣的氣溫有二十幾度,沒理由還要穿更多啊。

但是在台灣大家都不能接受小孩只穿這樣,我阿木在上保母課程時也有學到這一個觀念,在之前她還常常很驕傲的和我說:「小孩體溫本來就比大人高個0.5度,比大人少穿一件才是對的,像那個誰誰誰,都把他孫子包成球,小孩子根本就不舒服也不好活動,都是古老的觀念...。」

沒想到自以為這麼飛遜的阿木,遇到她自己的孫女一樣淪陷,每天也是拿著衣服追著問我說:「真的不用給荳荳再加一件嗎?」

加?加了你就知道,一定馬上拉著哭鬧要脫掉,全身一直扭扭扭。

偏偏荳荳回台灣之前正好被保育園的小朋友傳染感冒,回台期間一直掛著兩條鼻涕,感冒嘛,本來就沒什麼特效藥,鍛練一下免疫力多休息就是了,保育園的小朋友每天都這樣玩來玩去,感冒就是很容易傳啊,別說是小孩,荳荳帶回來的保育園病毒,就讓我每個月都在更新病毒碼,感冒從沒停過。

可是這樣掛著鼻涕幾天,正好成為長輩們碎嘴的根據:「看,就是穿這麼少才感冒。」

 

 

 

2012TaiwanNY_084.jpg

好吧,抱怨的話不多說,再來一頂帽子。

這是為了配合一下台灣農曆年節氣氛,來個大紅大綠的蕃茄帽吧。

帽子的織圖是參考這裡。

說參考的原因,是因為我自己還有作一些改變。

以荳荳的頭圍大小,日文毛線是「並太」的粗細,起針是用72針。

 

 

 

dd120212_1

這帽子的周圍是這樣,會捲上去,看來很可愛俏皮。

 

 

 

dd120212_3

頂頭是用了長長的i cord再打一個結,覺得這種作法還滿俏麗的,這頂和西瓜帽是不同時間打的,兩頂都打完拿出來看時才發現,啊我怎麼都打了很像的收尾?(不過還是不同啦)

 

 

 

dd120212_5

正紅正綠好難把顏色拍得正確,拍了好久才拍出來。

 

 

dd120212_2

不過這一頂有個缺點,就是兩旁的帽緣會捲滿上去的,我雖然有預留一些深度,但好像還是不太夠,荳荳戴著戴著就會捲到耳上,上學騎車太冷了,所以現在每天都是西瓜帽出場啦。

 

 

 

 

雖然不相關,但今天是日本東北311大災發生後的一年,再過整整兩個星期,荳荳就要迎接一歲生日了。(是低,我就是在那非常混亂又恐慌的時期生小孩的)

這個影片是交流協會為了感謝台灣製作的影片,非常感人。

我身邊的日本人對台灣人本來就很友善,經過這次災難後,更深深體會到台灣人民的熱情與溫暖,不僅自己很堅強努力重建,也不吝說出對台灣的感謝。

去年地震過後沒多久,西村教授要到台灣演講,臨去之前,還特別作了幾張投影片,內容也是感謝台灣人的熱情幫助,並且要老爺幫他翻譯成中文(呃...雖然最後是在坐月子的我本人翻的...)。

 

 

 

bf31410  

經過這次災難,除了災後捐錢不輸人以外,我想我學到更多的,是日本人的防災觀念和對災難的應變。

想到前幾週台灣南部也發生地震,發生的當時婆婆說她正在教會裡作禮拜,覺得搖得很可怕,可是大家還是都在原地,我想每個人心裡想的都是:「要逃還是不逃?可是都沒有人在動,我現在逃出去是不是很丟臉?」最後果然沒人躲也沒人逃,搖完了大家就以為沒事,繼續作禮拜。

這個過程聽在我們經過日本大災的人耳裡覺得十分不可思議,去年的地震過後,台灣媒體不是強力放送了幾個星期的地震新聞嗎?最後對台灣人的災難應變能力還是沒有起什麼正向的作用,地震當時要先躲、震完要立刻離開室內到空曠的地方,這不是小學時都有教過的常識嗎?結果真的地震來了,還是老神在在沒任何反應,這不是處變不驚是沒有避難觀念耶。

一年過去了,身處在東京的我們,除了一開始的混亂,現在的生活都已回到正常的軌道。

昨天看到我們台東區的區報,又再提311的地震,而報中特別強調的,是要記得地震的可怕,謹記教訓,平時就要作好防災的準備,而且學者預測近年南關東再發生大地震的機率很高。

荳荳他們保育園每個月都會有一次防災避難訓練,我看我們家今天也要來演習一下了。

願大家平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搖擺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