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在作實驗的時候,聽到六年級學生唐津和高橋妹妹一直在聊拉麵,隱隱約約的好像有聽到什麼「這是我吃過最好吃的一家」之類的話。
你們小朋友們要聊政治、明星、演藝圈,姊姊我是沒興趣啦,但是說到拉麵,耳朵當然就要拉長一點啦,趕緊湊過去問一下是在聊什麼。
當時他們說的地點我聽不太懂,回來後問了一下高橋妹妹,知道原來唐津是在說,他覺得他吃過最好吃的一家つけ麵是位在御茶水的一間店,御茶水什麼地方,就在我產檢醫院順天堂大學附近啊,能順路去又好吃的拉麵店,我怎麼會放過?
資料查一查,決定利用20週作產檢的時候來去吃拉麵。
早上十一點開始營業,我們到的時候才十點半,門外就排了不短的隊伍。
店家很貼心的準備了熱茶和暖爐讓大家取取暖。
在冷天中排隊,能抱個熱呼呼的茶喝,真是舒服啊。
一樣是先在食券機上點餐。
我們吃麵的原則都是挑最基本款來吃,這最能看出功力,而且很多所謂比較豪華版的,只是加個蛋或是加個叉燒,沒有什麼真的很大的不同。
所以這次還是點了最基本的沾麵(つけ麵)來吃。一份是880,好像算是稍稍高一點點的價位。
附近好像開了間姊妹店,有機會再去吃吃看。
店門挺古味,整體佈置很有風格。
很幸運的,我們是第一批進去的客人,這裡全部都是吧檯座位,可以看到裡面料理的情形。
這家麵的一個大特色就是會加上這個「酢橘(すだち)」作調味。
味道吃來有點像是台灣的金桔。
看到店員在熱裝沾醬的容器之後擦乾,這樣應該是可以讓吃的過程,醬不會太快冷卻,就沒這麼好吃了,很細心的作法。
麵上來囉。
麵條算是標準的沾麵粗細,比湯麵的麵粗一點,沾麵看來油油的一大碗。
店家強調他們有很多的堅持。
湯頭是由國內嚴選的豬骨、比內雞、魚介、野菜等等十數種食材熬成的。
麵是「三河屋製麵」提供的。
翻一下湯裡有什麼,這一家的叉燒和竹筍都算滿大一塊的。
看了這麼多,先吃再說吧。
首先沾麵吃,果然還是以豬骨為基底,湯頭是屬於濃郁型的,我還滿喜歡的。鹹度還是偏鹹,但當沾麵的沾醬是正好。
味道也非常有層次,難怪唐津會覺得是他吃過最好吃的一家沾麵,的確所差不遠。
這幾年覺得東京好像流行的是沾麵,一開始我還不太喜歡,我愛喝湯,而且沾麵通常很鹹,但是最近好像慢慢覺得沾麵也不錯,沾著吃,可以吃到醬的美味,最後還能吃到麵原本的香味,比泡在湯裡的麵更有滋味。
我可能也入境隨俗了吧?
這一家店也愛玩一麵多吃這一招,就來玩玩看吧。
大約吃了三分之一之後,可以把這個すだち到麵裡,之後還是沾著醬汁吃。
日本人教我醬汁不要沾滿整個麵,而是讓筷子上的麵下半沾醬、上半不要沾到,這樣可以吃到醬的味道,之後還可以吃到麵的原味。
照這個方法吃,加上すだち之後,會有一股酸酸清甜的後味,非常清爽,正好可以中和湯頭的油膩感。
這個「黑七味」也是店家的堅持使用食材之一。
這是1704年創業的老店所作的黑七味,到現在已經是第十三代目,全部用手工製作,不能大量生產。而且生產的地方是不放冷暖氣,一切依照天氣來作調整製作(日本人好像真的很喜歡講究這一套)。
總之,算是一種很珍貴的調味。
吃了加上すだち的麵,再加上這個黑七味。
這個黑七味比我們一般吃到的七味辣一點,而且帶有很濃厚的柚子香,吃來有種很和風的感覺。
最後的沾醬可以請店家加昆布湯(割り湯),就可以當作湯來喝。
我看大部份的客人都沒有要求加湯,但我們愛喝湯,還是要了湯來喝。
經過昆布湯的稀釋後,湯果然是適合入口的鹹度了,但我覺得當成湯喝沒有「TETSU」的湯好喝,而且整碗的鹽份還是太多,怕會水腫,所以沒有喝完。
但是老爺還是很開心的喝光光。
這一家麵的沾麵,我覺得是真的很好吃,比TETSU好吃,但湯的話是TETSU略勝一籌,不過這也都是個人口味啦。
這兩家都是我會想再去多吃幾次的店家之一。
吃完麵走出來時,還不到十二點,但是外面依舊是這麼長一排人,摸摸我飽足的肚子,嘴巴一定要吐出「餓~~~~」這樣的打嗝聲,才是真正有吃完拉麵的飽足感啊。
知道這家拉麵的方式很妙,突然覺得以後我應該常常問看看我們這的日本人,請他們推薦心中最好吃的一家店,然後去挑戰看看,這樣應該也滿有趣的。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めん徳 二代目 つじ田 神田御茶ノ水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