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兩夜的最後一天早上,行程只有一個,就是前往「洞爺湖火山科學館」。
我們前一天開開心心的泡了溫泉,有溫泉,自然代表就有火山。
這兒的火山「有珠山」,可還是活火山呢,最近一次的噴發是在2000年。
看起來逼真的鳥瞰圖,其實是中心的地板。這些圖,是直接燒在磁磚上的,看來頗具震撼力。
這個有珠山,就是這一帶很活躍的活火山了。
1977年時,有一次規模相當大的噴發,因此,館內也有許多相關的資料介紹。
地板下則是嵌著當時被噴發的力量扭曲變形的火車軌道。
以及受損的車子。
不過,光是看靜態的介紹不過癮,當時的受災現場也被保留了下來,來去看看吧。
看看這個柔腸寸斷的公路,現在的新公路,是沿著這個受災區域繞道而行的,相較於一旁平整的道路,眼前這個景象,真的很令人難忘。
當時正好開到附近的車,火山噴發,趕緊逃命,這車也被完完整整的保存了下來。
還有明明原本是下坡,卻硬生生的被扭曲成上坡的路。
而且,照片裡應該可以明顯的看出,這路已經左高右低了吧。
經過這一個段層。
隨行的解說大哥哥,也很仔細的解說段層形成的原理。
其實這些原理,國中的地科,幾乎都上過了,想我當年很想念大氣系,對這些原理可是如屬家珍,但年代一久,還是都忘了。
不過實際這樣看過一次,我想我以後都不會忘記這個原理了。
果然百聞不如一見啊。
路旁毀壞的電線桿。
因為地熱,到處可見水蒸氣。
地表摸來只是溫溫的,隨地插一個洞量一下溫度,天啊,96.4度,這幾乎是沸點了嘛。
有珠山,被稱為「優しい火山」(很親切體貼的火山)。
為什麼明明一座會噴發的火山,會被大家這麼稱呼呢?
因為,在這個火山噴發之前,都會有很密集的地震,給居民準備撤離的時間,所以雖然是活火山,近幾年來,在密切的火山活動觀察下,都沒有什麼太大的人員傷亡。
而且火山爆發之後,人們又可以再度回到沒有被破壞的地方生活,這麼溫和,所以才被稱為「優しい火山」。
而這個就是當時幾乎是位於震央的工廠,這個工廠當然不能再用了。
旅行團的我們,當然除了努力學習這些課本上難以呈現的大自然奇景,也是要很用力拍照的啦。
找來每天都在忙我們獎學金事務的須藤先生,他算是跟我們這些學生有最直接接觸的人了吧,是個可愛親切的人。
這個解說員大哥哥,身上一直揹著一個登山大背包,其實我們需要走的路很小一段,只要一小時就可以來回,不知道他為什麼得背著大大的包包 。
原來,他在包包裡裝了很多的解說用品,例如這個小白兔的剪影。
更誇張的是連鹿角都有。
真的是百寶箱啊。
這樣的大哥哥,好像從小到大參加營隊都會遇到,都是我們這些小朋友的偶像。
現在雖然不能說是小朋友了,還是會很喜歡找大哥哥拍照的。
逛完了火山,看到有人在賣這種「烤蛋」,真是有趣啊。
好像以前童軍課的時候,也作過這樣的東西。
不過天氣很熱,還是冰淇淋比較有吸引力。
其實和交協一起的旅程,到這裡就結束了,這是大家一起吃的最後一餐。
這是個高速公路旁,專供團客的餐廳,也包含了土產販賣部。
然後我看到這個很好笑的土產。
白色戀人很有名,這大家都知道吧。
竟然出現「山寨版」,是「我的戀人」,這很KUSO吧。
封面還是個可愛的狗狗,真是KUSO到極點了。
我們一小群多留一天的人,在新千歲機場和大家道別之後,便一同前往札幌。
我們買了這個「ドニチカ」,是假日專用的卡,一日有效,只要500日幣,對我們這種自由行的人來說,很經濟實惠的一種移動方式。
這一晚,我和一個同學是住在札幌北口的東橫inn,這一家連鎖的旅館,雖不能說是豪華,但至少乾淨清潔,而且品質一致,
所以在日本旅遊,真的不知道該訂哪一家的時候,東橫inn算是不錯的選擇。
2007年,第一次來日本找老師面談的時候,住在歌舞伎町的賓特飯店,當時看到這種「套組式」的浴室的時候,還覺得非常奇怪,
不過經過了這一年多的日本生活訓練下,我不但很適應,反而覺得這種套組式的浴室,沒什麼接縫,整理起來很輕鬆,又可以常保如新,
而且又現在也很喜歡日本這樣把浴室和廁所分開的設計,以後家裡也希望能這麼作呢。
真不知該說是人的適應力強,還是既有的觀念是冒險的阻力?
札幌站很大很大(應該是說北海道很大很大),但是人卻不多,不過這是相較於東京啦。
感覺上有點像是把我們入谷站這樣的小站的人潮量,放到新宿站這樣的大站的比例。
札幌站也是多鐵共構,和許多百貨賣場也是結合在一起,真的想在裡面好好逛逛,也是會花掉不少時間的。
放下行李沒有多久,我們前往「北海道神宮」。這是路上看到的一棟建築,不是什麼名勝古蹟,但就是很漂亮。
我想這應該是很多遊客到北海道的感覺,很寬闊,很悠閑。
尤其我們這種打從東京來的人,到了北海道,真的會有種放開心胸的感覺。
而且北海道的台灣遊客非常多,走在路上,常常會聽到熟悉的台語,而且不像在東京,只要我們在路上說外國話,都會引來側目,在北海道這裡,哪怕是大聲說話,都沒人會給你怪眼神。
神宮位於「円山公園」站,但從出站開始,還要走上一段路。
神宮位於公園裡,不同於淺草寺香火鼎盛,人潮絡繹不絕的感覺,北海道神宮給人一種心靈沉靜的味道。
綠樹環繞的感覺,真的很不錯。
不過可惜的是,我們來的太晚,神宮已經休息了。
留下遺憾,就是為下一次的旅行鋪路了。
第四天的早上,我們只安排最後一個行程,就是去北海道大學逛逛,在去北大之前,我們先去「北海道庁旧本庁舎」,這也是國家重要文化財,
可以免費入館參觀,但我們沒什麼時間了,只能以後有機會再來囉。
終於,北海道之行的終點,是北海道大學。
久聞北海道大學非常的美,今天,總算是讓我親身一遊了。
一進大門,就是一個像公園一樣的地方,因為校園內樹木很多,種類也很多樣,所以光是校園的一年四季、景色迭替,就令人目不暇給了。
公園裡的小河,這真的不像我們一般人心中的大學,反而像美國的大學城。
進校園不遠處,便可以看到這個克拉克校長的雕像。
北海道大學的前身是札幌農學校,而克拉克校長就是當時的創校校長。
他雖然只有待在日本短短的九個月,但對於北海道大學卻留下了很深的影響,
尤其是他留下的名言「Boys, be ambitious!」也鼓舞了不少年輕學子,就連SoftBank手機都拿他來廣告裡用啊。
這是古河記念講堂。
因為克拉克校長的貢獻,校園內的各種標示,都是克拉克校長的頭像。
和在北海道大學唸書的朋友會合後,他帶著我們去校園繞繞。
這是校園裡著名的「ポプラ並木」(白楊木道)。
我們去這裡之前,先去了北大的生協一趟(就是像台灣的學校合作社這樣,只是相關企業更多一點,我也有加入東大的生協會員,可以有滿多優惠的)
本來並不想買東西,但是看到北海道的物價,一罐茶只要90塊,當場就買了下去,這在東大的生協,已經賣得比外面商店便宜,都還要110左右吧,
北海道的物價,真是可人啊。
這是校園裡的農場。
很像台大吧,就是在市中心有這麼一個開闊的農場,只是它是台大的非常多倍大。
路邊不知名的野花(其實是我才疏學淺,所以不知道),都很漂亮。
這裡的步道是鋪設這種東西,有點像是廢木材重新利用的,印象中,台大也有用這樣的東西,踏起來會軟軟的感覺,很像踩在雲端。
校園真是無敵大,學生沒有腳踏車,應該會走到斷腿吧。
接下來,我們去第二農場,這裡就算是獸醫系的地盤了。
這些古色古香的建築,是實驗農舍,讓學生實習用的,只是現在應該沒有在用,變成文化財了吧。
這些房舍,也是根據克拉克校長的構想所建造的。是依美國開發出來的「ツーバイフォー」(2x4)建築工法所建,日本後來也學習這項工法,大量的使用。
所以日本很多明治時期的建築,都是長這個樣子。
現在的房子,雖然結構依舊是用ツーバイフォー的工法,但顏色風格已經有很大的不同了。
這是一個很可愛的牛舍。
為什麼我會知道它是牛舍呢?因為它有告訴我哦。
你不知道?
靠近一點看,這樣知道了吧。
這牛頭頭的雕刻,真是可愛吧。
農舍的旁邊,還看到了可愛的小動物們。
就這樣,我的「首次」北海道之旅,到此告一段落。
會說是首次,就是代表以後還想再來啊。
其他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