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就寫了LC鍋的開箱文了,只是大家都會問,我之前最愛用的安麗鍋和LC鍋,到底哪一個好用?
舊愛安麗鍋和新歡LC鍋,到底哪一個好用,學科學的人怎麼可以憑感覺說說話?當然要作個公正的比較啊。
首先是拿兩個鍋一起作火鍋。
一樣大的火,一樣多的水。
安麗鍋先滾,但是只差幾十秒,LC鍋也滾了。
(抱歉,這個安麗鍋上面結了太多髒東西沒認真刷...是可以用專用的清潔劑洗到白帥帥的)
加入火鍋料。
安麗鍋一加入料,溫度馬上下降,水就不滾了,可是LC鍋還是會持續滾。
所以就是LC鍋要加熱到滾比較久一點點,但是之後續航力比較強。
最後還是要吃了才算數,這兩鍋味道還真的不一樣呢,都非常好吃,比其他鍋子煮出來的好吃多了,但是口味上有點微妙的不同。
安麗鍋煮出來的味道很鮮明,每道食材的味道都很清楚;LC鍋煮出來的味道比較柔和,好像食物的甜味都混在一起,比較吃不出各別的滋味,但是又產生了 一種新的鮮甜。
用宅男也能懂的語言來說(有宅男會看這種鍋子文嗎?),可以說用相機來比喻,安麗鍋像Nikon,LC鍋像Canon。安麗鍋銳利不失真,LC鍋柔和有新感。(那為什麼我們家的相機是SONY和Panasonic的?)
兩種都很棒,可是真要我來選,我會覺得我比較喜歡LC鍋燉出來的湯,感覺食物好像經過了什麼化學變化,產生了新的一個生成物,煮菜就像作化學實驗一樣,對於會出現什麼很難預測,這才是有趣的地方啊。
這話看在實驗一直失敗的人眼中,更是有感覺。
料理作一作不論成功失敗都還能吃,實驗忙了一堆除了製造一堆醫療廢棄物還是不知是什麼鬼啊...。
下一個,煎牛排。
先起鍋加熱,加一點點油就好。
把撒好黑胡椒和鹽的牛排放進來,看到表面出血水就翻面,翻面後再煎個三分鐘左右,總之要比第一面的時候短,看自己喜歡吃的生度決定。
兩個鍋子起油煙的程度差不多,幾乎沒什麼油煙。
不過這都比一般的鐵鍋或是不鏽鋼鍋的油煙來的少了。
煎完之後沾不沾鍋?
安麗鍋會有一點血水殘留,但基本上不太沾鍋;LC鍋明顯就比較會沾鍋。
不沾鍋部分,安麗鍋勝。
有人會很喜歡買不沾鍋,以前我也買過,但是後來我都不再買不沾鍋了。為什麼?因為不論是鐵弗龍還是所謂的醫療級塗料,那都還是塗料,用久了都是會掉的。
所以也常常看到大家會買第二個、第三個不沾鍋,因為不沾鍋總有變成沾鍋的一天,而這時就不怎麼好用了,然後就要換新。
我喜歡那種可以用很久很久的的東西,如果和我說可以用「一輩子」,就最吸引我了,所以可能要常常換新的不沾鍋,不怎麼得我的喜愛。
而安麗鍋我家用了二十年還新的不得了,再用20年也沒問題。LC鍋又號稱保固99年,這都是我愛的耐用鍋啊。
安麗鍋我用了二十年了,還算有點心得,就來寫寫我的使用感想吧。
首先是很多人覺得很難掌握的煎蛋,這個其實是老爺早先掌握到訣竅的,是他教我的。
先熱鍋熱油,以前安麗的直銷商教我們熱鍋冷油,但我怎麼作就是不太成功,後來覺得熱鍋熱油最好用。
我這裡所謂的熱鍋熱油,是鍋子在冷的時候,就把冷油加下去,一起加熱到變成熱鍋熱油。
油夠熱的時候,會有點呈波浪狀。
把蛋打下去,蓋鍋蓋煎一分鐘。
關火,用餘溫加熱兩分鐘。
開鍋蓋後就是這樣,太陽蛋,中間是半生的蛋黃,底部有點焦焦的,超好吃的。
用這種煎法,真的是完全不沾鍋哦。
底部是長這樣,黃黃焦焦,早上吃到這樣的蛋,一天心情都好棒啊。(老爺真的很會煎蛋說)
煎魚是滿多人對安麗鍋最難掌握的部分,我們也是試了一陣子才找到比較好的用法。
我用的這個魚是花魚,日文叫サバ,這種魚油脂多,所以煎這種油多的魚的時候,我都不會再加油,直接乾煎。
首先是熱鍋,這個步驟最重要,鍋子夠熱,就越不會沾鍋。但是至於要多熱呢,我真的很難形容,每家瓦斯爐的火力都不一樣,我們搬了新家後,火力變強,加熱時間也就不用這麼多,所以真的很難說出一個時間。
一般來說,我會蓋著鍋蓋熱鍋,直接熱,然後摸鍋蓋覺得有點有點熱,接近燙手的狀況下,就差不多可以了,再多一點時間也沒關係。
或是用手指灑一點水下去,水會一直跑就差不多了。
然後把魚放下去,像這種片開的魚,把皮朝上放,用小火煎。這個時候就會看到魚油一點一點的流出來。
我之前很無聊,還會用鏟子去壓這個魚,想把油壓出來,後來發現不要壓比較好,好像比較不會沾鍋。
看到邊邊有點翹起來的時候,就可以翻面了。
看到我翻面後,其實不能說「完全」不沾,還是有一小咪咪的魚肉會黏在鍋子上,當然不能和有塗料的不沾鍋相比,但是我覺得這已經可以算是不沾了。
那個沾的部分,泡泡水就很好洗了,所以我沒有覺得很困擾。
這次拍照還算煎的普通,有時候煎的好,真的是可以到完全不沾鍋。
然後由右邊的照片就可以知道,這魚真的出好多油啊,出了這麼多油後,這魚就變得「赤赤」,煎魚就是要這樣才好吃啊!!
下一個是無水燙青菜。
說是無水其實不公道,因為洗完菜,自然會有點水在菜上,不用特別去擦掉之類的,只要大致瀝乾既可。
鍋子熱的冷的無所謂,把洗好帶點水的菜都放進鍋子裡,可以放到很滿都沒關係,只要鍋蓋能蓋就可以了。
蓋上鍋蓋,等到熱氣整個循環夠了就可。
以安麗鍋來說,水變成水蒸氣開始循環後,用手轉一下蓋子,蓋子會一直轉不會停,那就差不多了。
看,加熱一下就會出這麼多水,這些水氣就足以把菜燙熟(亦或是說蒸熟也可?)
這時可以加鹽,也可以撈起來加醬油膏。
我炒青菜也是類似這種作法,把油加熱一下,(有時加個蒜)把菜扔下去,蓋上鍋蓋,等熟了就好了。
有的人喜歡大火炒青菜,說真的,我吃不出大火快炒的青菜有特別好吃到哪去,所以我一直都是這樣炒青菜,只能說是大家的煮食習慣不同吧。
有人問我這兩種鍋哪種好?
我會說,如果只能選一個鍋買,還是買安麗鍋,因為兩個LC鍋,就可以買一套安麗鍋(或是幾件比較簡單的組合,至少有湯鍋和平底鍋),可以作出來的東西種類多又好,而且重量輕很多,在瓦斯爐上刮來刮去也不心疼。
而且一整組鍋還可以疊鍋煮食,雖然我知道怎麼作啦,但是我現在手上的鍋子不是一整套,而且人口簡單煮的量少的時候,也用不著疊鍋,所以就別叫我表演啦。
如果預算夠,再加一兩個大的LC鍋,專攻燉煮,效果是最好的。
而且因為LC鍋可以進烤箱,所以可以拿來作紅酒燉牛肉,也可以拿來烤歐式麵包,但是LC鍋不能空燒,所以不能像安麗鍋可以直接拿來當小烤箱,像我之前作水果塔一樣。
然後,我覺得每一種東西都有他最好的用途,要一樣東西到達全能真的還滿難的,所以能組合搭配使用,效能會最好,因此我常常都會把這兩種鍋搭在一起用,接下來就簡單說一下我會怎麼併用吧。
這是我媽給我的肉骨茶包,是我吃過最好吃的牌子,不過因為也是別人送的,所以我也不知道上哪買就是了.....。
安麗鍋熱鍋後,肉放下去乾煎。
本來應該用排骨的,但因為正好這種肉塊在特價,所以我就用這個肉啦。
這個肉先乾煎到四面都有點黃黃的,在煎的過程中肉會出油,這些油就可以不要吃,而且因為外圍都被煎過了,肉汁會被封在裡面,吃來的肉會很多汁,比直接生肉丟到湯裡煮,或是先燙過再煮都好吃太多。
這個方法我會拿來用在很多地方,例如滷味或是煮物,也是先把肉乾煎過後再滷,我覺得這樣的肉味道比較香哦。
不過如果肉有腥味要跑活水,又是另一種作法了。
按照調理包上的方法,LC鍋裡煮一大鍋水,加進蒜頭和調理包。
把剛剛煎好的肉加進去(那剛剛煎出來的油就不會吃到了),把水煮滾後,轉小火燉半小時。
燉煮的功力來說,還是LC鍋勝於安麗鍋,特別是在作牛肉料理的時候最有感覺,LC鍋所需要的時間更短,而且燉出來的肉說有多軟爛就有多軟爛,豬肉的話兩者可能還不是這麼分得出來,但個人覺得LC鍋燉出來的湯頭味道比較棒。
覺得肉煮得夠爛了,就加上高麗菜,或是自己喜歡的青菜,煮熟後就是一鍋好吃的肉骨茶囉。
相關文章:
敗入鑄鐵鍋Le Creuset
高級Julia Child的紅酒燉牛肉
LC鍋烤歐式麵包
最後,學科學的人最愛圖表說明了,就來超級比一比。(咦?某週刊好像也是?)
項目 | 安麗鍋 | LC鍋 |
---|---|---|
加熱 | 快![]() |
慢 |
保溫 | 普通 | 優![]() |
煎肉 | 不沾效果佳![]() |
較易沾鍋 |
煮湯 | 食材味道鮮明 | 食材味道融合,較為溫合![]() |
炒菜 | 無水燙菜很方便 | 沒有很特別 |
燉煮 | 燉豬肉到軟爛沒問題,牛肉要花比較久 | 可以進烤箱,所以燉煮功力強![]() |
烤甜點 | 可直接當小烤箱烤水果塔![]() |
不可空燒,但可以進烤箱烤歐式麵包![]() |
重量 | 輕,方便![]() |
重,不過夫妻打架記得先搶先贏 |
價錢 | 較便宜![]() |
較貴 |
收藏 | 一個套組可組合收藏,較省空間![]() |
幾乎難以整合收藏 |
外觀 | 不鏽鋼 | 高彩度塗裝,較美觀![]() |
清洗 | 菜瓜布、鋼刷均可用![]() |
海綿較好,不適高硬度的東西刷洗 |
防刮 | 可以在爐上移來移去也不怕刮花![]() |
怕刮 |
最後再來個不是題外的題外話。
這個新成員LC鍋其實是個很可憐的鍋,因為明明是2010夏天買的,到現在都快2012的夏天了,開箱文才寫出來。
都是因為那一年お盆的時候,拉麻他們來找我們,「順手」就敗了好幾個LC鍋的東西回台灣,臨走之前還不停的在勸敗我們。
買LC鍋最可怕的地方,就是在於他有很多顏色,裝點廚房顯得十分美麗,常常有一就有二,買了一個又想再買下一個,我們就是這樣。
這是拉麻家買的黃色LC鍋,我平常算是很討厭黃色的人,但這個顏色讓我覺得挺心動的,看來很溫暖,像食物的感覺。
但是後來我們看了很久,兩人爭執了很久,才決定買奇異果綠的鍋子。
哦,好懷念,這個開箱是在舊家開的箱耶!
這就是我們買的鍋,是22公分的淺鍋。(正式名字我不知道,也懶得去查了)
因為內裝是黑的,直覺就認為很適合拿來作煎煮炒炸,當時我滿心想的都是要作西班牙海鮮燉飯,而且正好發現懷孕,馬上拿出孕婦最大這一招,叫老爺送給我當生日禮物。(笨,怎麼不要個踢昏妳,只要個重的要死的鍋子?)
開鍋的第一道料理是壽喜燒,雖然是個好吃的料理,但這個鍋子後來有個悲慘的命運。
就是我吃完壽喜燒後,就突然間進入孕吐期,然後老爺又用這個鍋子作了一次炸醬,我一聞到那個味道,整個腸子都快翻出來般的難受,立刻叫老爺把那一鍋東西處理掉,連帶的,我連看到這個綠色鍋子都覺得想吐,也叫老爺快把它收起來。
才剛買來的鍋子,我連看都不想再看到它,孕婦的味覺真的影響太大,荷爾蒙的威力,真是不可小覷。
最後一直到我懷孕末期,才慢慢可以接受拿這個鍋來作料理。
家裡的鍋子大合照。
意味不明的老爺疊疊樂。
更別說今年搶福袋時又莫名買下來的一堆東西了.....。
回台灣時,這些東西怎麼扛回家啊?